第七十一期:普通语言学家在做什么?——从“人机对话”说开去


Episode Artwork
1.0x
0% played 00:00 00:00
Jan 31 2015 159 mins   2
“思维,是否依赖于语言的形式?”

如果是,翻译如何成为可能?如果不是,不同语言为何会伴随认知上的显著差异?

随着近代哲学对语言哲学的偏爱,人们愈加视语言为思维的基础。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下,自然语言处理成为“让机器更像人”的核心技术。

语言的数字化与数字的语言化 ——语言学家,正是在这两个方向的张力中工作。那么,语言学家究竟在做什么?本期沙龙,有请计算机语言学研究生黄芮,来和大家探讨这个谈之似近、探之即远的话题。

黄芮是非常受欢迎的主讲人,曾经带来朝鲜文学作品酒文化沙龙。关于语言,陈俊卿曾从认知学角度讨论语言对于思维的影响

主讲人的话:

“语言学”可谓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专业。很多在国内读英语或者小语种专业的同学会转向语言学专业学习,但是语言学不是学语言,而是把所有人类语言当作对象,研究其发音、结构和意义的学科。学语言的时候我们讨论发不同元音时的口腔变化;而谈语言学的时候会定性所有人类语言中发音震动的波长小于400赫兹就是高元音。学语言的时候我们归类同义词反义词;而谈语言学的时候我们讨论语句间“或”“且”“非”的关系,寻找意义本身的“真”“假”。学语言的时候我们死记硬背特殊的变位变格规律;而谈语言学的时候我们对照所有已知语言,寻找所有语言都拥有或者都不拥有的结构,以此试图窥探人类认知的某种定式。这次沙龙呢,就想把“人”“机”“对话”拆开,和大家交流关于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三个方面。

首先聊“对话”部分,相关的电影不少,看过《她》可以脑补Samantha的细致入微, 看过《星际穿越》可以想象TARS 和CASE的聪明机警……这些人机交互想必是“好对话”的样本。再吃另一个栗子,《模仿游戏》中某工友说“我们要去吃午饭了”,一代天骄图灵同学认为这是陈述句而不予回应,大概就是“坏对话”样本。这个部分当中,我们一起聊聊“人机之间需要什么样的对话”这个问题。

再聊“人”的部分:简单介绍乔姆斯基的学说和历史上语言学不同流派的一些故事,然后和大家一起讨论关于人和语言相关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只有人类创造了语言?人类语言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语言结构和认知结构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最后是“机”的部分:关于计算机方面的问题我只能算半路出家,会简单地介绍一下计算机在处理语言信息中的应用,以及应用其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原理。为“对话”部分的讨论做些补充。

语言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问题,都是语言表述的问题,所以讨论也不应该有标准回答。希望这次沙龙中,我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大家思考一下关于我们每天都使用的“语言的问题”。

主讲人:
黄芮
纽约城市大学计算机语言学方向研究生,通晓中英韩文,亦懂西班牙语

官网提供讲义、录音、视频、引用文献等参考资料下载:https://nyshalong.com/event/71

转载、引用活动讲义、录音与视频等内容,必须获得主讲人和沙龙授权,同时需注明内容来源为:纽约文化沙龙(www.nysha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