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本期简介:
本期我们聊史铁生,这个话题我动心已久,但很怕碰了就落入俗套,如果扔去谈论史铁生身残志坚、热爱写作、励志榜样的那一面,变成心灵鸡汤的酌料,那就太失败了。
如今为什么这么多人开始重读、回望史铁生?
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都不再是在语文课本里初识《我与地坛》的年纪了。
就像是某位读者阅读史铁生之后留下的那条广为流传的评论:
十三四岁的夏天,我在路上捡到了一把真枪。因为年少无知,我扣动扳机,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还以为开了空枪。后来30岁或者更老,我在路上走着,隐约风声在耳边响起,我回头,子弹正中眉心。
我们都已在人间游历了一番,感受过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知晓了种种非个人可左右的洪流,也体会了在微观处仍可自在自为的自由。
我们重新理解了史铁生字里行间的思考,一再被他的某些句子击中。
本期的嘉宾是我的偶像老编辑老师,2024年,也是他35岁这一年,他费时费力费钱地拍了一部关于文学的长篇,走访了路遥、史铁生、郁达夫、张贤亮、萧红等作家曾经的生活和创作轨迹,边走边读。
看完他写的一些关于史铁生的随笔,我终于下定决心做这期节目。
录制时,我问他花了这么大力气做这件事,有什么感慨吗?
他回答说:
文学是真的,就这一句话,文学是真的!
欢迎大家收听本期节目。
🎯时间轴:
00:24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读史铁生
02:22疤痕效应,刀刃向内,结构自己,遇见地坛
06:41史铁生为一个失意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08:49寻找路遥的途中,遇到了史铁生的清平湾
11:2980年代和陕北往事
14:20文学是世界的,但文学家是有户口的
19:51母亲的合欢树
23:47文学离今天的人们还近吗?近,你在人生逆境时,总有需要文学的时刻。
25:12《平凡的世界》与小镇做题家的悲欢
28:27清平湾是史铁生文学的原点
31:47地坛里的海德格尔:史铁生是中国人接触哲学最方便的一道门⭐️
37:34母亲,母亲⭐️
42:02任何地方都可以是你的地坛⭐️
45:17人并非理性的动物,但某个地方能激发你的所知所觉所感时,其义自现
47:16在地坛,寻找一颗能靠近史铁生的书和长椅⭐️
49:47意难平!长跑健将的故事⭐️
52:38在地坛,体会时间本身⭐️
54:37我是地坛,像地坛一样,观照人和事,接受它们
57:14文学是真的!⭐️
59:45我看到了另一个平行宇宙的自己
1:01:45儒家文化内核和老中认的底层恐惧
1:04:45中国中产阶级还是活得太好了,所以焦虑
1:08:42我是家族里的大熊猫
1:11:18我的某些处境,并不是完全靠自己努力得来的⭐️
1:18:0835岁这一年⭐️
1:23:55北京,北京
1:27:04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摄影师肖全拍摄的史铁生陈希米夫妇,照片收录于《我们这一代》
照片引用并未征得作者同意,节目无商业目的,如若侵权,请版权方在评论区留言,或联系微信:zhaoyuanup ,会立刻删除
- 插画师@三月大花脸根据《我与地坛》内容创作的插画:
史铁生: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史铁生:「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我与地坛》中出现的人物——「哥哥把妹妹扶上自行车后座,带着她无言地回家去了。无言是对的。要是上帝把漂亮和弱智这两样东西都给了这个小姑娘,就只有无言和回家去是对的。」
《我与地坛》中出现的人物——多年都在暮色初临时在地坛逆时针散步的夫妇、酷爱在园子的东南角练歌的小伙子、常来这园中喝酒消磨午后时光的老者、在园中捕鸟的汉子、经常穿园而过的朴素优雅的女人、让读者意难平的长跑健将...
插画引用并未征得作者同意,节目无商业目的,如若侵权请版权方在评论区留言,或联系微信zhaoyuanup ,会立刻删除
- 在地坛,寻找一颗能靠近史铁生的树与长椅(拍摄@老钱):
- 古祭坛
- 史铁生从雍和宫26号家里去地坛公园会经过的一段路
- 银杏大道,等着被挂起来的红灯笼
- 老编辑在「边走边读」里关于史铁生的两篇长文的节选,本期节目的大量旁白也来自也这两篇文章
🎬后期制作、声音设计:Dong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也是听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