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家家酒|雨後總會看見彩虹!同志家庭孩子在校園的性別對話feat.同志家庭孩子戎欣、柏安;青民協育萌、毓庭


Episode Artwork
1.0x
0% played 00:00 00:00
Apr 24 2024 54 mins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pjv71ga00cs010v0e8wavhv/comments

欣:媽,你怎麼突然把這張照片設成臉書大頭貼?真的很會選欸!
媽:因為你拍的很好啊,看起來很有愛、很和諧。跟別人幫我們拍的不一樣!
欣:喔?因為是你們平常看我的眼神,就是這麼有愛,所以拍起來才會好看!
媽:是喔,原來…我平常有這麼溫柔嗎?
欣:…好啦…媽,你別哭了啦!

上面的對話,是來自同性家庭孩子戎欣和媽媽的可愛互動,或許是那麼的日常,會出現在很多的家庭裡。但同時,這個日常對話卻又是如此珍貴,同性家庭要養育孩子,需要經歷的挑戰實在太多,要能擁有「日常」之前,卻是得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感受。
 
在2010年之後,有越來越多到海外進行人工生殖的資訊傳回台灣的同志社群,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簡稱:同家會)也開始舉辦更多生育議題講座,讓很多同志朋友開始思考:是否有養育孩子的規劃。因此,我們遇到的同志家庭孩子,年紀最大的約落在8至10歲,而比例較高的則是新生兒寶寶或準備進到幼兒園的孩子。這一季的節目中,也一直無法聽見在同志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與我們聊聊他們的校園生活。
 
很幸運的,我們遇見了主動來信詢問同家會實習機會的戎欣,閱讀她的信件,我們才知道已經升上大學的她是在同性家庭中長大,在20多年前,戎欣的家長們收到醫院朋友的請託,提到有個新生兒正在等待收養,所以他們才有幸成為一家人。
 
後來,在「同志家庭」系列節目採訪即將進入尾聲,我們也遇見在重組家庭中成長,已經就讀高中的柏安。柏安的媽媽曾經在傳統價值的壓力下,被迫與異性結婚,卻因為價值觀不合,在懷孕期間便與前夫離異,一直到柏安4歲時,才遇到現在的伴侶,並成為同性家庭。
 
在「同志家庭」系列的最後一集,我們邀請戎欣、柏安一起聊聊,我們聽見他們的家庭故事、自我認同、校園生活,當然也感受著世代間的差異,他們不再聽見男人婆、娘娘腔這類的性別玩笑,氣質陰柔的男性也越來越不會成為被攻擊的對象,學校老師也曾帶著他們共同思考2018年同婚公投,以及同婚法案的意義,當時10歲的柏安也笑笑的對我們說:「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國小生也會討論這個話題喔!」
 
戎欣、柏安感受著身邊朋友的友善,但戎欣確實也曾聽過有人質疑:「同志家庭的孩子都會變成同志。」或我們也曾聽同志諮詢熱線的夜盲說過,同婚通過之後校園出現另一種聲音:「現在同性都可以結婚了,你看起來就像同志,為什麼不承認?我們都會挺你啊!」不管友善,或是壓迫,都是真實的存在。當聽見這些聲音時,戎欣、柏安的心情又是什麼?邀請各位朋友一起聆聽本集節目,聽聽同志家庭孩子的真實心聲。
 
【以生命回應生命】
長期關注校園話題與公共議題的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回憶起在國高中時同學們會在中午一起看電視新聞,而當看到同志大遊行的畫面時,男同學間還會開彼此玩笑:「你怎麼沒有去參加?」接著就會是一陣哄堂大笑。但誰也想不到,幾年之後真的一起為性別議題而參加遊行。
 
在育萌的班上共有12位生理男性,其中有8位是出櫃的男同志,有著相對穩定的支持系統,也更有力量一起關心台灣的性別運動。在升上大學之後,社會上討論同性婚姻的聲音越來越多,這群朋友紛紛參加了各校的婚姻平權小蜜蜂,為同婚價值盡一份心力,他們也從原本只是觀望者漸漸的成為議題的參與者。
 
2018年,育萌即將從校園畢業,擔心這份力量會因為大家出社會而消散,因此成立了「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持續關心所有和青年有關的校園議題與公共事務,希望能成為青年朋友的後盾、陪伴青年一起創造改變的機會。
 
本集《性別就是力量》也邀請到青民協的兩位夥伴,分別是理事長張育萌,以及還在就讀東華大學的邱毓庭和我們聊聊,他們在校園中的性別觀察,也帶我們一起在雨後,看見彩虹。

Facebook|雅柏如是說
Instagram|albert_radio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