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从阳光之乡到斐洛里庄园 中美元首散步式外交12年巨变


Episode Artwork
1.0x
0% played 00:00 00:00
Sep 19 2024 13 mins   1

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 ,距离11月5号的选举还有50多天的时间,在这场吸引着全球关注的选举中,美中关系走向是聚焦点之一。在9月10号举行的共和民主两党候选人特朗普和哈里斯的辩论中,一开始就对美国针对中国的政策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拜登总统也在执政的最后时期派出了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访问北京,显示出了他对两国关系稳定的重视。但美国国会在9月9号重新开议后的“中国周”持续就涉及到中国的法案进行了院会讨论和表决,9月11号这天,众议院就通过了三项抗衡中国影响力的法案。如论谁当选美国总统,中美关系毫无疑问依旧是今后华盛顿绕不过去的重要话题之一。

2012年上台的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修改宪法后开启了第三个任期,他或许即将见证奥巴马、普特朗普和拜登之后的的第四位美国总统,也有可能是特朗普的回归......在习近平执政12年以来中美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走向如何?本次节目我们有幸请到美国卡特中心的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先生做出他的分析。

刘亚伟:看习近平上台后和美国总统之间的关系——现在称为“元首外交”,实际上就是从2012年奥巴马第二任当选,习近平当了中国的一把手时开始的,2013年习近平在前往墨西哥访问的时候顺访了美国,在加州洛杉矶附近的“阳光之乡”安纳伯格庄园里,中美历史上第一次两国领导人单独在一起呆很长时间,因为当时美国和中国都觉得两个领导人在一块儿交流很重要,当时在阳光庄园呆了两天48小时,后来大家觉得这种做法很重要。阳光庄园之后的第二年奥巴马到了北京,并夜游中南海,第三年2015年就是习近平过来访问美国,他们在白宫对面的布莱尔国宾馆做了很长时间的交谈,最后就是到2016年中国杭州G20峰会上在西湖见面,大家知道2016年是奥巴马执政最后一年,那个时候从媒体报道上就感觉到两个人没有谈具体的事情,而且2011年前后美国的“亚洲再平衡”已经开始了,那时候美国总体上对华政策已经出现了变化,就是所谓的再平衡战略。

2016年特朗普出乎意料当选之后,大家觉得应该重复当年阳光庄园的这种交流方式。所以就有了2017年四月份在海湖庄园的会晤,虽然那并不是国事访问,但是习近平主席还是非常重视,专门到了佛罗里达州棕榈滩海湖庄园跟特朗普总统交谈,那时候有点像战略和经济对话,有人文外交,网络安全,执法和战略对话等,我记得当时房峰辉总参谋长也都一起来了,都是按照不同的领域在做事。2017年到越南开一个APEC会议时,特朗普专门到北京去做了国事访问,和习近平在故宫见面:(中国)给外国首脑这样的待遇,在故宫里举行欢迎仪式,做导游(都是很罕见的)……因为那时候当时觉得可以复制跟奥巴马的模式。但是2018年贸易战就开始了,习近平之后跟特朗普在名古屋和布宜诺斯艾利斯都见过,每次见面都还能够达成一定的协议。我记得在布里诺斯艾利斯习近平跟特朗普提到中兴公司的事,说你们可以制裁,但是不能把中兴搞破产了,所以特朗普之后就做了行政命令,对中兴有一定缓冲的时间。这是两任总统,拜登总统情况不一样,拜登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到中国去访问的总统,当然他们2022年在巴厘岛和2023年在旧金山斐洛里庄园都见了面,大家都在讨论今年他们是否会在利马或者是巴西的APEC会议上再见一面,也包括这次沙利文到北京去……可能大家都觉得在工作层面不管说什么,都不如最高领导人在一起谈,他们同意的事儿各自敦促手下去落实,这从巴厘岛见面就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气球”事件就让巴厘岛的共识搁置了,所以现在要看中美关系就要从几个领域进行分析,特别是在芬太尼禁毒方面双方已经开始了实质的合作,还有两军的交流,沙利文这次去应该是对战区长官要通话以及 AI的管理和使用等问题进行了沟通。所以我觉得今年11月无论产生一个新的总统,或是一个再度当选的前总统,他们对这种元首外交,至少中国这方面至少会重视。

新型大国关系

法广:习近平与三位美国总统的关系梳理下来,从阳光之乡庄园的散步到2024年两国的关系中,可以看到中国的态度现在逐渐变得很强硬,而且美国在印太各方面正在采取所谓的合纵连横“围堵”政策,您自己观察中国方面对美国政策有所改变吗?包括北京通过“一带一路”和在全世界的布局,包括在俄乌战争中的态度,所以可以说中国在习近平治理下发生了改变,世界格局也发生了改变?

刘亚伟:我觉得中国这几年对美国的政策更多都是反应式政策,在2012年开始,奥巴马和习近平一共有四次散步,那时候就搞新型大国的关系,实际上当时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对美国来讲,新型大国关系提法很不错,但是怎么落实?所以我觉得中国对落实新型大国关系没有提出来更多的内容,对中国来讲对新型大国关系还是现在所说的,美国在处理对华关系上要平等,放弃打台湾牌,不要搞小北约等等,但对美国来看,新型大国关系实际上是两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应该承担更多的全球责任,当然在气候问题上当时达成巴黎合约,伊朗核武器谈判等中美实际上都要合作。当然美国现在的政治气候变了,从特朗普开始打贸易战,一直到拜登继承了特意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在打压方面有了更多的手段和策略。所以我觉得中国相对来讲,在有些个别问题上,比如对乌克兰和俄罗斯战争上北京态度基本上没有转变,但是在其他问题上,我认为中国还是相对愿意跟美国谈更多的合作,尤其是这次沙利文的访问,按理说拜登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执政期,(北京)用不着给沙利文太大的面子,但是不仅习近平见了他,而且张又侠也见了,因此也是希望把和美国把关系稳定下来。另外我觉得多多少少也意味着中国现在评估会是民主党的哈里斯会当选,如果哈里斯当选的话,美国对华政策是有一种延续性,现在就要稳定这种关系,不至于有换届和换人之后的不可预测性和波动 。

“北京思路还是有了很大的变化”

法广:你认为美中关系下一步的发展会是什么样的呢?

刘亚伟:我认为中国领导人对美国和对自己的看法相对而言还是有所变化,之前说的是“东升西降” “平视”,因为 2020年到2021年的判断是美国因为在政治上经历了2021年的国会山的动乱、乔治弗洛伊德死亡导致种族关系的紧张、美国对新冠应对手足无措,每天死那么多人……当时觉得中国可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所以当时就说美国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搞双循环等。但是今天来看的话,2020年和2021年的那种颐指气使,不但可以让中国变成全世界的头羊,中国模式甚至可以在其他地方宣传。我觉得这种看法现在已经多多少少,即使没有放弃,但是至少也不再去说,“东升西降”和“平视”的说法也很少了。中国自己说还是希望进行改革开放,还要欢迎海外来投资,而且中国对欧洲多国的免签和其他态度方面还是做了很多,所以我觉得现在的思路跟两三年前已经有大不一样了。虽然国外的领导人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北京这边领导人没有换,但是思路还是有了很大的变化。

法广: 不管谁当选美国总统,紧张关系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刘亚伟:肯定还是会有改变。虽然也有人觉得三中全会应该有更多的改革措施,但我认为从1978年到2015年,再到现在的三中全会,我觉得都还是改革开放的主题,只不过改革开放的主题的内容有点不一样。我不认为中国对美国或对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政策是一成不变的,还是有很多的调整。

f非常感谢刘亚伟先生接受法广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