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巨头美国钢铁公司的计划遭拜登总统禁止,日本制铁公司董事长桥本英二7日在东京举行记者会发布消息称,关于禁止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命令,已经对美国总统拜登等提起诉讼,并强调“决不放弃”收购计划,美国钢铁公司与日本制铁共同作为原告参加诉讼,而日本制铁等能够打赢这场官司吗?
日本制铁的诉讼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起诉讼针对与本次收购相关的总统命令及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原告方认为违反美国宪法上的正当程序及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的法定的程序要求,并对“非法政治干预”提出异议,要求宣布总统命令及外国投资审查会审查无效,此诉讼向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属于行政诉讼。
第二起诉讼是针对由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公司、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劳伦索·戈恩卡尔维斯(Laurenzo Goncalves)及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主席大卫·麦考尔(David McCall)提起,指控他们通过共谋等非法手段阻止本次收购,削弱美国钢铁公司的竞争力,并损害日本制铁公司向美国客户提供美国制造的钢铁产品的能力,诉讼提交至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地区联邦地方法院提出,属于民事诉讼。
第一起诉针对美国总统及政府,无论现任拜登总统和后任特朗普总统都反对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第二起诉针对克利夫斯公司和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工会)。
美国钢铁公司是1901年创办的老牌企业,但由于外国低价钢材的涌入、成本上涨和设施老化,竞争力逐渐下降。近年来,公司经常出现亏损,该公司前年夏天决定出售,并从多个候选者中选择了日本钢铁。
总部位于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的同行业的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公司(Cleveland Cliffs)前年提议以总额70亿美元(约1兆日元)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但美国钢铁公司选择了提供141亿美元的日本钢铁,克利夫斯公司在这场并购的竞争中失败,因此一直反对这场收购。
而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坚定反对这一收购计划,此工会认为:钢铁生产的所有权应该由国内掌控,因为这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军事生产至关重要,工会方面还批评日本制铁和美国钢铁公司在宣布交易前未与工会沟通,认为这笔交易贪婪且短视,可能会损害工会成员的利益。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有成员860,294人,是团体票的大票仓,在制造业的工会中规模最大,民主、共和两党均无法忽视这个有望获取大量选票的行业工会。
那么,日本制铁等能够打赢这场官司吗?法律界和舆论界认为,日本制铁等很难打赢这场官司。
第一,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在审查程序上应该没有问题。美国媒体报道称,在拜登宣布禁止收购之前,财长耶伦和布林肯国务卿等人曾表达担忧,即禁止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可能影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政治中立性并可能损害美国与日本的同盟关系。
但是身为外国投资委员会主席的耶伦, 8日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的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对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计划进行审查时,外国投资委员会的程序与以往一样,并未有所不同,而且是适当的。
耶伦表示:“一如既往,为了向(拜登)总统提供建议,我们彻底分析了收购计划的详细情况。”“我们按照总统的要求提交了分析结果,最终是总统做出了这一决定。”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此前表示已向日本制铁表达了安全保障方面的担忧,一旦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向总统建议阻止这项收购计划,按照美国的法律,总统有权阻止这项收购。如果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认为有“在安保上有不可解决的担忧”,会展开调查,并在45天之内向总统提出阻止收购的建议,总统则会在15日内发出命令阻止收购,而总统的命令不能被推翻。
如果在审查和总统做出判断这一系列程序上的“硬件”上没有问题,那么就得在“受到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影响”、“企图得到工会的选票”等属于意图上的“软件”上下功夫,而证明究竟是出于什么意图阻止收购,很难取证。日本制铁等希望通过诉讼来收集“总统和钢铁工人联合会主席串通”的证据,旨在实现收购计划,然而,总统关于国家安全的判断的依据在法律上讲是非公开的,因此提出证据难上加难。
第二,对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公司和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民事指控要想取胜,在笔者看来也是很难的。工会在某种意义上本身就与公司的经营者处于对立的立场,他们反对收购并提出他们希望选择的收购的买家是他们的权利,是顺理成章的,如果日本制铁方面找不到特别私密的证据,“工会与拜登政府勾结” 的指控,也很难立证,如果不能立证,就只能说工会的想法和拜登政府不谋而合,应该没有什么法律上的问题。
熟悉美国企业诉讼的日本“BakerMcKenzie法律事务所”律师井上朗表示,关于以拜登总统等为被告的行政诉讼,“首先总统令是非常强大的,行政诉讼对日铁来说前景会非常严峻,获胜的可能性极低。”
另一方面,关于民事诉讼(针对克利夫斯公司和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诉讼),井上律师指出:有可能获胜,但他又说:“在民事诉讼中,虽然可能会得到与其竞争的企业和工会的一定的金钱赔偿,但最终无法实现其商业目标,如此的诉讼策略是否真的是为了日本制铁,还有值得怀疑的地方。”(见TeleTō BIZ《日本制铁面临两项诉讼 专家对诉讼策略表示‘仍有疑问’【WBS】》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