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智人之上》:没有AI,寻找意义也是每个人的必解题 | 串台《知本论》


Episode Artwork
1.0x
0% played 00:00 00:00
Oct 10 2024 76 mins   10

与人类学者袁长庚聊“文科生”赫拉利的技术观察。大历史下,也可寻找小空间。



封面:一战中的英雄军鸽谢尔·阿米(Cher Ami)。赫拉利用阿米的例子说明了故事和人造符号如何深入人心,甚至改变了当事人的记忆。



这是一期串台节目,感谢中信出版旗下中信书院的播客《知本论》的邀请,我和知本论主播孙冰洁,一起与人类学家袁长庚聊了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书《智人之上》。





袁长庚是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博士,先后任教于南方科技大学和云南大学。他从自己的角度简单总结了这本书和赫拉利的写作与论证思路。赫拉利擅长“大历史”写作,甚至被批评立论先行,这被学院派的研究者警惕,但他的洞察和担忧常常直击要害。



在《智人之上》这本新书中,赫拉利提出的问题是:人类要如何应对信息网络里人工智能这个空前强大的新变量?我们如何避免人工智能的失控?



在这次对谈的开端,赫拉利抛出的问题仿佛是无解的,他在《智人之上》的结尾提出了一个设想:提前构建一个有制衡机制的信息网络;这有些书生意气,缺少执行路径。



而随着对话深入,我们更多聊了个人可以做什么,袁老师对身边学生、年轻一代的观察,他从深圳到云南的新生活和感受,都给了我们书之外的更多联想和启发。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哪怕没有新的 AI 技术,寻找意义也是每个现代人都要解的一道题。这与我们的上期播客《人活着有啥意思》形成了有趣的互文。



研究近代军事史出身的赫拉利是一个“文科生”,人文学者的技术评论会不着边际吗?也许恰恰是跳出学科分类抽屉的赫拉利,会有更锋利的目光。归根结底,技术总与人相关。



《知本论》已上线《智人之上》的电子有声书,可点击链接: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6de6cffee04007d8826f53e





此次串台中,《知本论》的节目直接从延展讨论部分开始,《晚点聊》这期也放了更多有关《智人之上》书籍本身的介绍和讨论。



时间线传送:

·《智人之上》,一部信息简史

02:47 《智人之上》的三段论:赫拉利对人类信息网络的观察+当 AI 新变量进入信息网络+警示与提醒

12:45 人文学科出身,但赫拉利有立场谈技术和 AI

17:23 赫拉利是一个“跳出抽屉”(学科分工)的人

21:02 科学家的天真:可能过于简单地理解了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身边的信息观:天真的 VS 民粹的

23:36 身边的“天真信息观”:更多的信息,反而带来了更低的信息素养

28:26 “不反思”也许才是自在状态,信息里存在错误、盲目是人性使然

31:10 “民粹信息观”和“天真信息观”的一体两面

36:41 赫拉利也许夸大了 AI 的能力,但即使没有 AI 进化,新技术对信息网络的影响已是一个真实命题

40:42 韩国换脸事件、东欧小镇女孩的遭遇,事情为何难办



·哪怕没有人工智能,找到意义也是一个挑战

44:58 担忧“被取代”,本质是现代性之后难寻意义感

47:51 用工作来建构意义和“我是谁”的认同,这不是历史常态

51:56 种咖啡、种大米,重新建立身体与世界的连接?

55:31 一场“假葬礼”,如何让学生选定了工作 offer

58:23 不要轻易让渡权利,妙鸭的风波

59:47 沉溺“社交网络”,这也许是阶段性现象

01:05:29 从云南到深圳,云南人身体里有另一个闹钟

01:12:27 技术快速变化,我们可以做什么“日课”



相关链接:

《知本论》此前已经与人大新闻系教授刘海龙,和复旦国际关系学者包刚升,从信息和大国竞争等角度聊了《智人之上》。大家如果对这本书和它讨论的议题有更多兴趣,可听相关节目,补充更多视角:



关于“意义感”的更多讨论:

晚点聊 LateTalk-e82:人活着有啥意思



关于 “AI 威胁论”的更多讨论:

晚点聊 LateTalk-e71:对谈港大计算机系主任马毅:如果相信只靠 Scailing Laws 就能实现 AGI,你该改行了



登场人物:

袁长庚,人类学者。

孙冰洁,知本论主播。

程曼祺,晚点科技报道负责人。即刻:程曼祺_火柴Q



剪辑: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