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 《果尔达》:从以色列中东战争到基辛格,这片全有了。


Episode Artwork
1.0x
0% played 00:00 00:00
Dec 10 2023 63 mins  
src="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xDSn38gQsJZuXSkgicjtmvia9N7FjQpMicCgItsPzqGo7cGVI77rwwXpr6QCfvPOYCcQZJ48zvSFMtLRuBahLkUCQ/"
onerror="this.src='https://pic1.afdiancdn.com/user/25f894145a9011ed88fc52540025c377/common/7f2523f67fbf47c74b4ddf7ee02796a0_w1300_h1300_s437.jpeg'" />

『果尔达』



刘三解:7.5分;(历史研究者,《登楼叹》等14期嘉宾,公号“刘三解freestyle”)


“这电影说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胜利者需要被指责。你看最后一幕,果尔达孤独终老,陪伴她的只有医院走廊里无数只死鸽子。也许全片都是在呈现这个人如何果断决策,拿得起放得下,但落款这一笔才是重点——政治人物必须要为自己的决策承担对应的历史责任。”


波米:6分;


“电影给到了一个‘去主旋律化’的职业政客,没有‘伟人风采’,也没有形象工程,这对我们实在太陌生了。它告诉你,在真实的政治环境中,英明决策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有‘两害相权’;也没有什么‘去留肝胆两昆仑’,只有‘留将公罪后人论’。”


平均分: 6.8





节目流程:


节目总时长:01:03:48;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页首音频包含内容有(无剧透):


1)影片信息介绍;


2)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


以上优点环节涉及如下话题(含剧透):


1)对人物的刻画忠于历史?


2)摩西·达扬的“失心疯”确有其事?


3)阴郁风格烘托人物困境?


4)视角收束体现叙事效率?


5)时段收束避免流水账?


6)主题表达借古讽今?


7)“阵亡通知书”段落为何重要?


8)“停尸房”与“和平鸽”表达了什么?


9)“追责胜者”是高级的反思?


10)米伦与褒曼的表演各有千秋?


缺点环节涉及如下话题(含剧透):


1)成本所限置景简陋?


2)半岛电视台批其歪曲历史?


3)美苏的战争投入相去甚远?


4)基辛格的调停是替谁挽尊?


5)战争的细节呈现严重不足?


6)梅厄的“和平主义者”标签稍显牵强?


7)没有“派别”与性别叙事的尝试?


8)视听语言不及《至暗时刻》?


在中东,没人能独享受害者身份。以上外延涉及如下话题:


1)电视剧《泪之谷》与本片有何异同?


2)当下如何回看梅厄的政治遗产与疑问?


3)“以巴局势”题材还有哪些重要作品?



开场曲:<Corridors>(Dascha Dauenhauer);


结束曲:<Who by Fire>(Leonard Cohen);


影片信息:北美分级:PG-13级;片尾是否有彩蛋:无;院线外发行情况:4K-HDR多平台流媒&1080P美版蓝光碟(均无官方中字);影片英文原名:Golda;


音频后期协助:出雲;


封面设计:画电影;可关注B站“画电影”频道。





本期片目



  • 『一个叫果尔达的女人』(1982)

  • 『赎罪日』(2000)

  • 『天堂此时』(2005)

  • 『撤离加沙地带』(2007)

  • 『守门人』(2012)

  • 『绿色王子』(2014)

  • 『伊扎克·拉宾的最后一天』(2015)

  • 『羞辱』(2017)

  • 『至暗时刻』(2017)

  • 『奥本海默』(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