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一千零一曲:迎新春 三大乐评人感谢大会【送礼物】


Episode Artwork
1.0x
0% played 00:00 00:00
Jan 26 2025 115 mins  

播:小玲 叶风 麒羽 剪辑制作:麒羽 封面设计:麒羽  文案:叶风

小红书:599390428 微博:正在发声-麒羽

小时候,看香港台湾新加坡的电视剧,每晚最多两集,看完总是意犹未尽,沉浸在对剧情的悬想中,甚至感到被一种不可言说的浓重的落寞所笼罩。

初中时,无意中听到宝岛的“中广流行网”,开启了一个精神世界。无论寒暑,一有空就收听,常常是边听节目边写作业。现在回想起来,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湿冷的冬天的傍晚,放学先回家简单吃点饭,待不了多久,就回学校上晚自习了。在家这点时间,也绝不舍得浪费,一定会打开收音机。傍晚是收听效果最差的时段,但现实的苦闷,对流行音乐的渴望,锻炼了我的耐心,以及调台的精微技术。沈时华与张小燕温暖的声音,穿透了湿冷的暮色,足够我在上晚自习的路上抵御那无边的落寞。她们的声音,也穿透了三十年的时光,让我至今看到她们的消息时还是不能平静。

没想到,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与她们类似的音乐主播。这纯属偶然的缘由,在本期节目里有详细的说明,兹不赘述。一转眼,我的播客生涯已经进入第三年了。我跟小玲与麒导,也早已像是认识了几十年的老友,或者根本就是亲人。他们的阅历与能力,气量与气度,都让我感受到教益与温暖。

中学以后,我另一个集中听广播的时段,就是世纪之初刚工作那几年。前者领教的是陶晓清、侯丽芳、李丽芬、李雅凡、萧素贞、郑怡、沈时华、张小燕、罗小云、蔡琴、裘海正、谢德莎、李季准、蒋国男、苏来、王大鹏、黄和曦、李宗盛、葛大卫、胡立武、吴瑞文、贺立时、张信哲等宝岛最优秀的广播人的非凡魅力。后者则见识了李强、陈静、大卫、张耿、张艺、夏冰、黄凡、吴继宏、张武等世纪之交的南京一众广播人的异样风采。陈静主持的《文化星空》,每周有个固定单元,就叫《写信给我》,有一位南京高淳的小超听友,文笔甚佳,经常被选中播读,听他/她的信也是一种享受。还有一位听友,写信给远方的故人,开头一句“风否雨否”,感人落泪。

当麒导提议录这期节目时,我瞬间想起了以前听广播时听友来信的那些片段,那些风雨如晦时的光与热。录前虽然不用刻意准备,但我们仨的诚心,绝不亚于录那些大专题。

录节目那天中午,终于见到了凝结了麒导心血的节目“周边”——折扇与啤酒起子冰箱贴。限于时长,读到的听友留言,挂一漏万,但我们尽量读出指瑕纠谬的留言,以示感激。匡我不逮,善莫大焉!

儿时过年,最怕欲雪未雪那种灰蒙蒙、温吞吞的感觉,也让我很早就懂得了“最繁华时总是最悲凉”的反差。人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灰蒙蒙、温吞吞的,有一点点的光与热,善与爱,都是非常珍贵的。各位朋友的留言,无论指教还是夸赞,都是对我们的勖勉,也是我们前行的坐标。

乙巳新春将至,我很喜欢小时候那种忙年的热烈氛围,我很不喜欢现在这种只有迫促没有年味的流水线的紧张感。这几年,大家都过得不太好,过年过的是希望,希望辞旧迎新,越来越好。这时,看看朋友们的留言,听听有关留言的节目,也许会少一点紧张,多一点热烈,多一点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