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三联中读《文学的30次夜游》等专栏主讲人
【嘉宾】:
宋希於,文史研究者,图书编辑,著有《掌故家的心事》
本期节目被苗师傅称为最充满“老人味”的一期,我们邀请到了文史研究者“小宋师傅”宋希於,聊聊他的新书《掌故家的心事》和那些不为我们所知的掌故,这期节目里面提到的最年轻的人物也有100多岁:编辑家陶亢德和老舍先生有些纠葛的故事;雕刻家陈巨来写的那些艺术家轶事;“现代文学第一大公案”背后可考证的细节……
听完这期节目,大家可能会对何为“掌故”有一个新的了解,用苗师傅的话讲,“有时候还能看出点人生味道来”。
本书主要关涉近现代学人、作家的生平行迹及其交游、著述、收藏等内容,尤留心种种旧传的未详、待考、不确、不真,发微索隐,言及前人之所未言,让旧掌故发出新光彩
【时间轴】
00:01:24 倒在铁轨上的25岁机械师:停车事故是如何发生的?
00:05:09 碰到这样的应急事件,机械师的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00:17:22 随车机械师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00:25:58 “按照机械的方法运转自己的生物钟”
00:27:07 机械师的处罚机制:素质分和视频分析分
00:35:28 繁忙线路与否对机械师的工作影响差异大吗?
00:42:42 被困在高精度系统里的机械师
00:49:28 高架桥上的野猪从哪儿来?
00:55:49 紫金山的野猪,近年来为何越来越多?
00:58:53 失去栖息地的野猪,只能下山、进城
01:07:57 我们该如何去同野猪相处?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郑逸梅(1895—1992),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掌故家。毕生挥笔不辍,号称“涉笔生花八十春”,所撰文史掌故作品风靡海内外,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旧闻记者”“补白大王”。所著单行本多达数十种,曾被结集出版为六卷本《郑逸梅选集》。
徐一士(1890—1971),江苏宜兴人,掌故家。民国初年曾在新闻界长期任职,后转而从事文史掌故的研究和考证。其旧学修养丰富,又长于英语,素养全面,旁征博引,为当时读者钦佩。著有《一士类稿》《一士谈荟》。
高伯雨(1906—1992),广东澄海人,掌故家。早年留学英国,主修文学,回国后曾在上海工作,后半生在香港以撰写掌故文章驰誉文坛,并主编了《大华》等重要的掌故杂志。他经历丰富,涉猎极广,文字气度娴雅,信而有征。所作为后人辑为九卷本《听雨楼随笔》。
《陶庵回想录》是现代作家、编辑家陶亢德的回忆录。陶亢德(1908—1983),浙江绍兴人,曾任上世纪30—40年代著名刊物《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的编辑,与鲁迅、周作人、郭沫若、林语堂、丰子恺、老舍、徐訏等诸多名作家有密切来往,催生了《骆驼祥子》等重要作品,保存了诸多新文学文物。他在这部回忆录中谈及了文学刊物的创办、经营情况,叙述了与作家的结识、交往,诉说了个人的经历,充分展现波澜的一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对于还原时代现场、研究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徐訏(1908—1980),浙江慈溪人,作家。早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哲学,后又留学法国,以小说《风萧萧》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名声大噪,1950年移居香港。他被称誉为“文坛鬼才”,其小说注重情节曲折,注意心理描写,浪漫主义既有精巧的现代包装,又渗有现实主义成分。有《徐訏全集》问世。
金性尧(1916—2007),浙江定海人,文史学者,编辑。长期从事写作和编辑工作,长于随笔、选注,曾任职于上海古籍出版社。著有《星屋小文》《风土小记》《文抄》《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诗三百首》等,后人辑有《金性尧全集》《金性尧集外文编》《金性尧集外文补编》。
朱祖谋(1857—1931),原名孝臧,字藿生、古微,号彊村,一称上彊村民,浙江吴兴人,词人,书法家。工于填词,善用比、兴,委婉含蓄,深得吴文英梦窗词精髓,与况周颐、王鹏运、郑文焯齐名为“清季四大词人”。书法亦有名,又善绘画人物、梅花。著有《彊村语业》,辑有《彊村丛书》,编有《沧海遗音集》《宋词三百首》等。去世前将象征学术传承的朱墨双砚赠予龙榆生,史称“彊村授砚”。
龙榆生(1902—1966),江西万载人,词学家,古典文学学者。早年曾受诸家指点,尤得朱祖谋传授衣钵,后毕生从事词学研究和普及工作,主编《词学季刊》《同声月刊》,起到了联系新老词家、交流创作、挖掘保存词学资料的作用,大力推动了词学研究。与唐圭璋、夏承焘齐名为“词学三大家”。著述甚多,后人辑有九卷本《龙榆生全集》。
《安持人物琐忆》是现代篆刻家陈巨来的回忆录。陈巨来(1904-1984),别署安持,浙江平湖人,其篆刻承继秦汉,大气磅礴,在“元朱文”上得心应手,造诣尤深,蜚声海内外。陈巨来在《安持人物琐忆》一书中回忆了与其有交往的民国文艺界人士、政界风云人物,描绘了溥心畬、张大千、吴湖帆、周鍊霞、陆小曼等人的逸闻趣事,正如陈巨来的外孙孙君辉所说,“在他的笔下以白描式手法把每个人物描绘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67),荷兰汉学家、东方学家、外交家、翻译家、小说家。早年勤奋好学,先后掌握了包括中文在内的十余种语言。担任外交官后,又曾被派驻印尼、日本、中国、美国、印度等地。他酷爱中国文化,在阅读中国公案小说之后,以中国唐代宰相狄仁杰为主人公,撰成推理小说《大唐狄公案》系列,风靡全球,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天健、实习生周雨润
音频剪辑/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