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3 裁员潮背后:企业和个人共同在变革中寻求重生


Episode Artwork
1.0x
0% played 00:00 00:00
Oct 23 2024 43 mins  

在当前经济和技术变革的大潮中,裁员已成为企业重组和适应新常态的一个关键话题。无论是疫情的影响还是技术的进步,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策。这不仅是对成本的压缩,更是对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的一次深刻反思和重构。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该如何理解裁员背后的逻辑,以及它对个人和企业未来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SHOWNOTES

0:54 品牌人的重生----现在品牌方,企业不断的在砍预算,甚至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裁员。那对于现在品牌和企业到底应该怎么样发展?组织应该如何去进化?而我们一个没有被裁或者被裁的每一个品牌人,我们应该如何优化的生存下去?

2:06 2024年上半年开始,全国已经有超过 500 家企业在宣布裁员,涉及的人数也超过了 10 万人

03:43 今天的这个市场是不断地在优化,从整个市场来看,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不管是才 web two 到 Web 3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2024 年是一个所有市场和企业本身需要重塑和复盘组织架构的这个年代。

7:19 2024 年,因为很多人对这个市场和生意不看好,也确实从实际数字来看还没有向好。所以如果说你观察到无论你是公司哪个阶层级,你观察到生意并没有好利润,并没有好规模无法扩大的时候,其实成本、人员、组织的变革是势在必行的。

9:08 无论你已经被裁了,或者很幸运没被裁,大家都不要不高兴,也不要太高兴,,因为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在这个组织当中,尤其是品牌的负责人或者企业的负责人要去想,我要建构一个怎么样的这个组织,新的组织才能够继续下去?

11:20 个人的重生,其实这跟企业重生事实匹配的,因为这个社会变化了,企业变化了,比企业的需求也变化了

12:02 自己要评估自己知识能力和知识架构跟社会的需求是不是匹配?如果不匹配,你赶紧趁这个机还没排的机会把自己补齐了。如果你被裁了就非常被动了

16:15 企业只有追求 KPI 和 OK r 的时候,不会去培养人的创新力和多方面的适用性和能力,就是中国的企业太偏那个执行层面,没有战略性的这个革新

21:06 企业裁员如果纯粹用数据说话,贵的、老的肯定是在裁员的范围内的。然后就留下了管理层和底下可能比较年轻的团队,然后这个时候你就发现没有人来组织大家,也没有人来指导大家

23:55 年轻团队有很多的在媒体或者内容制作,或者这个电商转化这种新时代赋予的能力,可是他对这个品牌战略这些的理解和转化能力,其实真的是需要时间去磨练。

25:05 大部分的企业,其实它裁员就是为了达成一个财务指标,实际上如果只是看财务指标,这样做其实未免过于这个仓促或者过于武断了。

30:55 现在市场又打破了,所以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去看组织架构,在此刻包括品牌方,我们看到宝洁也在做很多的组织架构的变化

36:21 自己搞清楚自己到底你的价值所在,想清楚怎么样把你的价值体现出来,从企业角度上讲,企业在这个转型期间可能会要一些专业的外脑来帮助,这就是可能现在一个比较活跃的一个市场,就所谓咨询市场。

39:55 AI 来了所有的工作,你只能完成度到 60 或者 70 分,刚刚合格的话你马上会被 AI 替代,因为它是 24 小时,而且就是不断的那个能够进化的一个人和工具人,而且他对所有老板的态度都非常好,老板说的所有的意思他都能够尽可能的去理解。

10个TAKEAWAY

组织架构变化:自2018年以来,组织架构从Web 2.0向Web 3.0转变,趋向去中心化。

远程办公趋势:疫情推动了远程办公的普及,改变了工作模式,影响了组织结构。

裁员现象:硅谷科技公司开始裁员,反映了市场和组织变革的现实。

人力资源管控:企业扩张时期招聘增加,但现在需要优化人力资源,裁员成为必然。

组织敏捷性:企业需要变得更加敏捷和迅速,以适应市场变化,这要求组织架构和人效比的优化。

创始人模式:强调创始人对公司管理的极致追求,要求员工具备主人翁精神和创造价值的能力。

个人与企业重生: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在变化中寻找重生的机会,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顾问和专家的作用:企业可能需要更多依赖外部专家和顾问来提升组织能力和应对挑战。

个人能力与知识更新:个人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平台变化与机会:大平台如小红书、抖音等的变化可能带来新的机会,值得关注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