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背后藏着哪些故事?
最新一期,我们有幸邀请到著名作家小白老师,深度剖析麦克尤恩新作《钢琴课》。这不只是一本自传体回忆,它承载着一代人的历史记忆与情感共鸣。为何中文版命名为《钢琴课》?与情感教育的关联,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小白老师带你探寻麦克尤恩笔下的成长小说密码,钢琴作为象征符号,如何在文学与电影中串起禁忌、压抑与觉醒的线索。中产阶级的标志,个人反叛的成长轨迹,1960年代的激情燃烧为何在书中淡出?一起倾听,探索《钢琴课》背后的时代音符。
02:23 成长与情感教育:麦克尤恩小说中的钢琴符号意义与文化解读
04:44 文化象征与自我认知:钢琴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
09:25 钢琴教育与中产阶级家庭:情感的挣扎与成长的困境
14:15 时间的纽带:麦克尤恩小说中的六十年代回忆与文化运动
19:01 历史的景深:古巴导弹危机与罗兰的选择
28:33 时间的回溯与人生的前进:一部独特的小说叙事之旅
33:18 男性视角下的女性主义:解读小说中的男性角色与女性关系
38:02 情感教育中的女性角色:福楼拜与麦克尤恩小说的对比分析
42:44 和解与理解:麦克尤恩小说中的主题探索
47:34 小说中的冷酷与温情:探索麦克尤恩作品中的反讽与幽默
52:19 麦克尤恩小说推荐:《钢琴课》《甜牙》
�主持人:
刘盟赟 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部编辑,播客「重启试试」主理人。
�后期制作:
孙静 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