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是哥伦比亚的著名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以下是他的生平简介:
一、早年经历
1927年3月6日,马尔克斯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省的阿拉卡塔卡镇。
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
1940年,全家搬到首都波哥大,他就读于教会学校。
1947年,进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第三次辞职》于同年刊登于《观察家》平台
1948年,因哥伦比亚内战,马尔克斯中断学业,不得不转到卡塔赫纳大学,并开始在《世界报》担任记者。二、文学创作与记者生涯
1954年,马尔克斯重新回到波哥大,在《观察家》担任记者与影评人。
1955年,他因连载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难而被迫离开哥伦比亚,任《观察家》驻巴黎记者。
1958年,与恋人梅赛德斯结婚。
1959年,受古巴拉丁通讯社委任,成为该社驻波哥大记者。
1960年,先后在古巴与美国为报社工作。
1961年至1967年,居住在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与电影工作。在此期间,他创作了《枯枝败叶》、《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恶时辰》等中短篇小说。
1965年开始创作《百年孤独》,并于1967年出版,(写了两年)该小说被誉为杰作,短时间内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饮誉全球。三、辉煌时期
1975年,马尔克斯联合左翼知识分子与报界人士,成立了杂志《抉择》,为自由党发声争取意见空间。
1975年,为抗议智利政变而举行文学罢工,搁笔5年。
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并担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同年,哥伦比亚地震,他回到祖国。
1985年,出版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该小说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并反映了哥伦比亚的历史。四、晚年经历
1994年,马尔克斯一手促成了伊比利亚美洲新闻基金会(Fundación Nuevo Periodismo Iberoamericano)的成立。
1999年,他被确诊罹患淋巴癌,此后文学产量遽减。
2002年,出版自传《活着为了讲述》。
2004年,出版新作《忆我忧伤妓女》。
2014年4月17日,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87岁。五、主要作品
马尔克斯的主要作品包括《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等。其中,《百年孤独》是他的代表作,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主峰,已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出版,销量逾1000万册(另有说法称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
总的来说,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类命运和孤独情怀的深刻思考。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该作品讲述了一位贫穷的母亲带着她的女儿,在八月的一个礼拜二的午睡时刻,乘坐破旧的火车来到一个荒凉的小镇,给因偷窃(在故事中这一行为存在争议)而被打死的儿子上坟的故事。
故事中的小镇带着贫穷、愚昧、麻木的阴影,生活在其中的人凭着一种集体意识的惯性和无意识的行为去生活,对生与死并不真正地关心,只是惯性地活着。(具体的表述为开始母女到来人们在睡觉,但得知那个小偷的母亲和妹妹来了,否纷纷都神父的窗户边来看)
而这对母女,尽管贫困且孱弱,但她们是有精神支撑的生命,成为作品中有力量的景色。母亲坚韧的形象隐喻着拉丁美洲人的民族性格及精神存在方式,她庄严的神情与意味深长的回答拷问着小镇人的心灵,也拷问着南美洲人民的心灵。
在故事中,当掌管墓地钥匙的神父问母亲是否想过要把儿子引入正道时,母亲平静地回答:“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这句话不仅展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爱和信任,也揭示了小镇人们对生命和正义的漠视。神父听后有些羞愧,把墓地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谢绝了神父要借给她们阳伞的好意,在小镇人的注视下平静地向墓地走去。
整个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寓意深刻。它通过对小镇和人们的描写,揭示了拉丁美洲人们贫穷、落后的生活状态以及人性的愚昧和麻木。同时,也通过母亲的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尊严和力量,以及面对苦难时的坚韧和勇气。此外,小说还通过强调“礼拜二”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暗示了耶稣受难和救赎的主题,进一步加深了作品的宗教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