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和痘痘和Harry一起漫談一本非常有趣的學術書籍《異教徒:美國歷史中的宗教與種族》(Heathen: Religion and Race in American History),作者 Kathryn Gin Lum探討了「異教徒」(heathen)這個概念如何影響美國的種族觀念與宗教歷史,進而塑造了美國的文化和宣教運動。「異教徒」這個詞不僅指非基督徒,更將特定群體(如美洲原住民、華人移民、非洲人及其後裔,還有海外宣教對象)標籤為未開化、落後、野蠻、需要被基督教化的人。特別是對我們華人基督徒來說,這本書深入分析了美國十九世紀宣教運動和殖民主義密不可分的關係,揭示了在宣教敘事中存在的偏見,如何與種族優越感交織共存。
討論這本書對很強調宣教的華人教會,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因為這樣的反省好像會抑制宣教的熱情(所以也很少聽到?),但這也是不得不去面對的事實。身為受到宣教士影響的華人基督徒,該如何比較公允地去看待宣教士的貢獻和瑕疵呢?該如何平衡行動與反思呢?要怎麼看待自身的優勢呢?「優越感」一定是不好的嗎?有沒有可能讓「優勢」成為別人真正的祝福,而不是造成壓迫和傷害?
除了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提醒,痘痘特別提供了他在中東少數民族當中工作的具體經驗,給我們許多有趣的視角。
一起來聽聽,來想一想!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