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蔡明芳表示,回顧2024年,看到中國經濟數據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跟PPI(生產者物價指數)都表現得非常不好,12月初公布的11月的CPI,年增率大概只有0.2%,PPI則是連續26個月的衰退。
而新的一年,面臨中國整體生產過剩的影響,台灣的產品可以賣到中國去的比重已經越來越低了,石化產業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最近也看到美國要開始對中國的成熟製程展開調查,原因是因為成熟製程的產品在中國也開始出現了生產過剩的問題,我們知道,一旦中國的成熟製程晶片產生了生產過剩的問題,就會開始危及沒有在中國生產的其他的晶片廠商獲利,包含美國廠商,所以美國的談判辦公室就非常謹慎地要對這件事開始展開調查。
目前中國有許多產品都有生產過剩的問題,這對於中國本身的企業來說非常痛苦,因為一方面要面對中國國內需求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如果你賣的是國外市場,也要面對中國生產過剩導致的殺價競爭問題,所以當一個國家又生產過剩,又需求不足,就可以明確的知道,商品的價格不見得會下跌,但是整個市場的成交量一定會萎縮,接著就業就會跟著減少,而人民收入減少,當然消費就會跟著減少,由此可知 中國現在面臨的經濟問題是非常嚴峻的。
中國現在身為全世界關注的國家,不是只有成熟製程晶片問題影響其他國家,還有汽車業,汽車製造業在中國擁有一定的市場,我們可以從這次中國跟歐盟談判的時候,中國非常強硬的態度得知歐盟對於中國市場的倚賴度事比較高的,尤其像是德國,另外,日本汽車產業近期也受到中國電動車殺價競爭的影響,受到虧損,電動車的價格一直往下掉,對油車跟電動車都會有衝擊,因為如果電動車的價格夠便宜,油車的駕駛就會轉而購買電動車,而在購買電動車的同時,許多中國廠商因為生產過多的電動車,也就讓電動車的價格越來越低,而當價格低落,人民收入便不會高,消費也會跟著減少,如此下去只會讓中國經濟面臨惡性循環,無論如何,中國生產過剩的問題很難解決,所以如果你要觀察2025年的中國經濟,還是尚未看到樂觀的理由。
(請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蔡明芳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